本周是开展线上教学的第三周,在各教学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线上教学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推进。经过两周的运行,教师已基本熟悉线上教学平台及辅助工具,学生也逐步适应在线教学方式。学校第三周教学运行情况较上周更加有序,师生在线沟通更加通畅,教学效果较好。现将学院第三周在线教学质量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总体情况
(一)在线课程整体运行情况
本周,各教学单位均按照线上开课计划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全院共开设线上课程323门,其中艺术设计系新开6门,纺织服装系新开1门,在线开课教师233人,线上上课学生30373人次,较上周增加606人次。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采用直播翻转课堂、线上研讨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录播教学等多种形式来开展网络教学,教学总体情况比较稳定。


(二)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第三周在线教学的平台仍然具有多样性,结合教学组织方式,多数老师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平台进行在线教学,通过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第三周的在线教学中,泛雅学习通平台的使用率本周达到77.2%,比第二周高了6.4个百分点。微信和QQ使用频率也有所增加,说明通过答疑方式开展教学的老师逐渐增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也逐渐增多。

(三)泛雅平台整体运
第三周泛雅学习通平台的使用率达到77.2%,连续三周使用比例提高。比第二周的70.8%高了6.4个百分点,下面对本周泛雅平台的整体运行情况做简单分析。



第三周,教师在泛雅学习通上发布活动2643个,比第二周少83个;发起讨论731个,比第二周少148个;发布作业527个,比第二周少49个;批阅作业10805次,比第二周多3703次。学生对平台访问量为9419780PV,与上周略低;完成任务点92648人次,比上周多出8854人次,参与活动38806人次,与上周基本持平;完成作业19683人次,比上周多988人次。从两周的对比来看,明显增多的是教师批阅作业的次数和学生完成任务点的人次,随着课程的进行,教师增加了对学生学习任务掌握情况的考察。
二、在线教学情况教师调查分析
(一)线上教学经历

从统计数据上看,大部分教师在本学期前没有开展线上教学的经历,部分教师只是做过课程网上资源的建设并没有真正的进行过在线课程教学,而且有30.6%的教师没有任何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经历。
(二)在线教学组织形式

在线教学进入第三周,在前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老师们对授课方式的选择也更加侧重于课堂体验和教学实际效果。从统计数据来看,选择直播、直播+录播+答疑混合和录播模式授课的老师较前两周都有所增加,三种形式较上周分别增长了2.18%,3.57%、0.99%。同时,大部分老师继续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授课方式进行在线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准备及备课情况


是否自己建设课程资源

从统计数据来看,有65%的老师自己建设线上课程资源,54.4%的老师已经完成全部在线课程资源的准备,60%的老师认为线上备课花费的时间要比原先备课多花1倍的时间。对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大多数老师线上教学的备课时间比原先备课时间长,结合对线上教学经验的调查,应与多数教师没有线上教学经验有一定的关系。此外,也反映了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老师们付出更多的心血。
(四)老师对线上教学的困惑


对于线上教学存在的困惑,54.2%的老师认为主要是难以了解学生的状态,其次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与学生有效互动和设备网络故障等。从授课教师希望得到的帮助这项调查中我们发现,针对目前线上教学遇到的困惑,老师们希望能够与其他老师分享好的方法,并希望学院能够组织专门的在线教学培训。
三、学生在线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教学第3周,质量管理与评价中心通过“腾讯问卷”平台向开展线上教学的全校学生发放问卷,以便了解在线学习情况。截止3月24日10:00,累计回收问卷3007份,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学习效果如下:
(一) 在线学习时间分配

如图所示,有55.5%的学生每天在线学习时长为4-6小时,20.3%的学生为6-8小时,18.3%的学生为4小时以下,2.3%的学生为10小时以上。96%的学生希望每天在线直播的总课时数控制在6课时以内(以45min为1课时),而直播网课每节时长在40分钟以内学生还是可以接受的。


(二)在线学习体验
1.学生在线学习状态
从线上教学三周来学生学习状态的对比来看,学生认为可以安排自由时间,学习更高效为59.8%,比上周提高了7.1个百分点;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习能够更高效为50.7%,比上周提高8.9个百分点;通过网络课程回放,能够对重难点知识更好地学习为48%,比上周提高6.5个百分点。通过电子设备学习较累和认为在线学习资源过多,重点不明确的比例比上周减少,虽然教学模式的转变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但是同学们开始慢慢适应这种特殊时期的教学模式。三周以来,反映在线学习缺少监督,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情况都有缓慢上升。
2.喜欢的线上学习形式
从统计数据来看,对于线上教学形式,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基础课,学生们还是比较青睐直播+录播+答疑的形式,这一部分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6.7%和52.9%;喜欢直播方式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3.3%和21.1%。学生喜欢的线上授课方式与我们老师所采用的主体授课模式相吻合。

3.学生对线上教学资源提供情况的反馈

经过学生对线上教学资源反馈的调查显示,线上教学教师准备了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源,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在家上课,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电子教材和补充材料等电子文档。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仍有4.4%的学生认为教师提供的资源不便于自学。
4.学生喜欢的师生互动形式

在学生喜欢的线上课程师生互动模式上,通过调查,学生对直播时的现场沟通交流方式比较认可,选择“讨论”、“答疑”的比例较高,本周喜欢“批改作业”这种互动模式的学生比例为41.9%,较上周有很大提高。同时,“抢答”、“测验”、“投票互评”等互动模式来活跃课堂的比例有所增加,也受到一部分同学的认可。
5.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学习任务情况上,调查结果显示,第3周94%学生认为在线学习的过程非常顺利,能完成学习任务,比第2周高出4个百分点。经过一周的调整本周反映“不顺利,作业太多,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比例下降到了1%。
(三)在线学习效果评价
1.疫情期间在家学习效果

在家学习效果反馈上,经过三周的在线学习,同学们的在线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认为学习效果达到在校学习效果80%以上的比例达到64.4%。其中认为比在学校学习效果好、基本达到在校学习效果100%、80%的比例分别为16.8%、13.6%、34%,分别比上周提高了1.1%、2.4%和4.8%。从数据来看,学生渐渐适应了这种授课模式。
2.学生对线上课程教学及自己学习状态的总体评价

从本次调查的整体分析来看,大多数同学对教师线上教学的满意度较高,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评价也很高,而对自己线上学习状态的期望值较高,仍有3.3%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
3.学生对线上课程期间希望收到作业或答疑反馈的频率

数据显示,36.4%的学生希望每周反馈,24.6%的学生希望每节课反馈,11.7%的学生希望每单元学习后反馈。大多数同学希望在线学习得到阶段性反馈,但是有27.3%的学生表示不需要反馈,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在线学习侧重于学习过程,不关注学习结果。
4.学习中主要面临的困难


对于学生在本周在线学习期间遇到的困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平台卡顿、学习时间过长、没有电脑等。从各系学生参与此项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各系学生学习主要存在困难区别很大,希望各系部通过学生问题的呈现及时调整教学组织和方法,尽快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
四、下一步在线教学工作的建议
目前,学院线上教学进入第4周,在线教学已经进入平稳运行期,按照“保运行、提质量、促提升”的工作思路,在线教学的质量提升工程摆在面前,学院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各教学部门要做好引导以及提升线上课程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水平,以质量为主题,通过聚焦问题、多交流、抓特色,加强线上教学模式改革,保质保量完成接下来的教学任务。
五、教学典型案例分享
案例1“课前•课中•课后”师生互动并重,提高课堂实效
——《客房服务与管理》 经贸管理系赵丹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针对客房服务员及基层管理岗位开设。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线上授课主要完成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将依托客房实训室在线下完成。
线上课程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师生互动教学法”。 三环节环环相扣,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人为本,实现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案例2校企联动开启线上云课堂
——《服装陈列设计》纺织服装系韩雪
《服装陈列设计》为实战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疫情期间,结合课程特点,我们邀请品牌陈列师走进云课堂,为学生献上真实场景的卖场陈列。
1.引企入教,实现线上校企双师联动教学
本课程先后联系VERO MODA品牌陈列师,陈列主管、意大利奢侈品PINKO陈列师等走进直播间,为学生进行专题线上授课。通过企业最新的2020春夏实操方案,新品发布,让学生在“线上”看到、体会到、感受到一线卖场的陈列,开启校企联动、点对点系列晋阶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成果显著。
2. 搭建平台,展示作品
学生自由组队,用各类抖音、快手完成作业的制作,通过网络视频展示,学生共评,学生的听课质量与听课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3.行业资讯分享,开启云“图书馆”
引导学生使用行业优质云资源,如服装设计与工艺、中国陈列师协会、穿针引线等平台等,进行知识延伸拓展。
案例3 “互动+展示”使空中课堂动起来
——《舞蹈与形体训练》 航空服务系 高遇美
《舞蹈与形体训练》是空中乘务专业的基础课之一,主要针对乘务员岗位开设,是身体体验感较强的课程,教师通过“预习初体验、课上讲重点、平台展效果”三个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 “艺”抗“疫”,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上课率达到100%。
案例4校际合作,依托虚拟平台保证实训课程质量
-----《纺织品外贸操作实务》 纺织服装系 乔燕
《纺织品外贸操作实务》是纺检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针对纺织品外贸业务员岗位,以提高学生外贸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疫情期间,为了保证实训质量,依托外贸综合技能实训平台,采取校际合作和竞赛方式完成实训任务。
1.虚拟真实场景,学生角色扮演
实训前教师团队调研了三家虚拟仿真平台,经过试用选择了pocib外贸综合技能实训平台,要求每位同学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角色,一个人必须完成外贸业务环节的所有工作。
2.跨校合作、促进交流
实训制定了三步走计划:第一周开展校内业务,以熟悉平台、熟悉外贸进出口流程为主;第二周稳扎稳打,互帮互助,以开展业务多元化、产品多样化为主;第三周拓展跨校业务,创建各种交流群,锻炼沟通能力,结交来自全国的兄弟院校的朋友。
3.以人为本,互助互享
跟踪学生业务进度,一对一指导和总结业务开展情况;引导学生使用百科自主学习,鼓励做的快的同学分享经验,帮助业务进度慢的同学。
4.启动校际赛
鼓励预算能力强的同学先做大额订单,与兄弟院校的同学发展业务,展示我校同学的实力。
实习第12天学生平均在线时长128小时,优秀率23.8%,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自主高效高质量学习的效果。同学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课感觉不一样,越做越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