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分享开学以来我进行在线教学的心得。坦率来讲,我的这些所感所获,跟很多同事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仅供大家参考。我从几个方面来分享:
一、线上和在线教学平台的选择
在得知需要进行线上教学后,我问自己:是选择录播还是直播?我选择课前录播,课上直播。
录播是为了学生预习和复习,直播是要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虽然我在超星泛雅平台上建设过院级网络课程,但是由于参考教材做了彻底的更换,我还是对教学平台内容进行了大幅改动。录播也给我带来了新的工作量:必须精准备课,查阅资料,撰写讲稿。在选择在线直播平台时,我研究了好几个比较热门的平台,发现各有利弊,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最终要实现一个目的:在线有生命力的课堂。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本来因为疫情的原因,这些年轻人就被局限在自己的家里,与此同时,如果坐在冷冰冰的电脑或者手机后面,浏览一页页PPT或者刷着一幅幅视频,心情只会更加低落。于是,我选择了比较适合直播的“人人讲”APP,支起了白板,拿来了三脚架,夹上了手机,建立起了自己的上课“工作室”

二、关于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考
《民航商务英语》课程的前身是《英语听说》课程,现在将民航专业英语的词汇、句式和篇章通过听和说的方式来传授,对于空乘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陡然增加。教材上每个单元都包括词汇学习、单词精准听力、句子填充听力、短对话理解听力、长对话理解听力、篇章听力理解,以及影片片段听力和歌曲欣赏。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设计来教学,学生最后可能会学得杂且不精。我们究竟希望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上通过英语来做什么,就是我们设定教学目标的依据。简单来说,就是会认广播词、能读准广播词、能听懂乘客,也能回复乘客。因此,通过学完每个任务单元,学生应该会认会读关键词汇,会朗读会翻译关键句子,能朗读能听懂至少一个长对话,能看懂一篇文章。基于以上几点,我将整个单元进行了“3+1”的整合。详见图表:

重新整合后的单元设计,降低了听力的难度,加大了口语练习的比重,主次分明,学习目标明确。同时,“3次口语+1次听力”的学习节奏,能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新鲜感。

三、关于课堂组织和管理的探索。
在人力上,形成梯队。每个班级选择了两位得力的课代表,帮我督促同学、收取网络作业等,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评价上,分出层次。在课前,我请学生提前到“超星泛雅”平台上预习,提前预习的同学给予加分。课堂上针对“选做”的任务,采取加分制,对于“必做”的任务,即使不做也不给扣分,目的都在于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进程上,线性推进和全面铺开同步进行。当我在微信群里一一检查学生提交的朗读语音时,这种线性的单一的方式会让很多学生无所事事,因此,我把下一步任务同时布置好,保证“快手”和“慢手”都有收获。
在监督机制上,我会随机抽查学生的在线状态。例如,在考查单词时,直接跟学生进行视频话。
四、几点反思
在前几周的教学中,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表示网课的压力巨大,我反思自己是不是有用力过猛的地方。课前的预习必须做,课后的笔记必须交,课上的对话必须背……我没有考虑到学生不止要应付我的作业,还要完成各科的任务,疲于奔波于各个平台。我立刻做出调整,只要学生有所收获,不论大小,都是可取的。我将所有的课堂板书拍给学生,将所有的句子文档和正确答案都提供给学生,减少不必要的简单抄写任务。现在看来,很多学生还在积极主动地自己找预习做,自己给自己加码,即使是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也能谨慎地说“老师,我试试”,我觉得自己教学的目的达到了。

同时,我还深深地体会到,在疫情所带来的人与人的隔离中,网络上的老师更应该和蔼可亲,多安慰学生,少训斥和责备,多一份信任,少一分猜疑。学生说,网络崩溃了,那么就告诉学生晚些交作业。学生说,流量没有了,那么就想办法帮学生充电话费。将赋分的规则透明化,同时在实施的过程注入人性,这样的话,学生会掂量好如何学习以及如果通过课程的。
总而言之,在特殊的时期,采取特殊的授课方式,也需要教师付出特殊的努力。我理解就是:用心、用情。用心去准备每一次课,用情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直觉不会因为网络的距离而迟钝,教师的努力不会因为网络的阻隔而浪费。我也会更加努力向更优秀的教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