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高校“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7月3日,党委书记王运河、副院长毕万新,党办、教务处以及思政教研室等部门负责人深入思政课堂听课、评课并进行现场指导。学院领导对授课教师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把学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课的首要任务,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王运河书记强调,上好思政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学院思政课教师都要担当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政治上、道德上、业务上全方位提升素养,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思政课教师“六个要”的殷殷嘱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7月5日,党委书记王运河亲自走上讲台,在图书馆402教室,为空乘1831、1832两个班级的学生上了一堂精心准备的主题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政课。授课之前,王运河书记与学生们进行了交谈和互动,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
王运河书记以国学经典《论语》作为课程导入,引出本堂课的内容。他指出,《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读本,语言优美、思想深邃。《论语》不仅可以修身,其中直接论述对外交往方面的言论,为新时代大国外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四海之内皆兄弟”“德不孤,必有邻”“择其善者而从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这些语句成为解读当代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睦邻友好,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载体。通过国学经典与思政课的有机结合,可以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核心要义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
按照教学安排和课程内容,王运河书记授课主要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章,重点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享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三个方面为学生进行讲解。他从国家层面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到每个人实现社会价值需要树立的全球化视野,从朝鲜战争再到现今的中美贸易摩擦,王运河书记结合航服系学生专业特色,从国际热点问题和历史角度,积极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各方面本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化为矢志奋斗的实际行动,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整堂思政课教学内涵丰富、理论性强、师生互动积极,老师引经据典,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讲述了中国故事,分享了中国大国外交的智慧,让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
在课间休息时,进行了简短赠书仪式。党委书记王运河将自费购买的70多册《论语》亲手交给班级每一位同学,鼓励学生精读经典,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党委书记王运河深入思政课堂听课

副院长毕万新深入思政课堂听课

党委书记王运河给学生上思政课

赠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