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辽轻头条 > 正文
聚焦 | 学院党委书记王运河接受大连广播电台专访谈职业教育发展与学生成长

近日,学院党委书记王运河就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和学院办学成就等热点问题接受大连广播电台专访,重点谈及了中职与高职的区别与联系、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学院办学成就等话题,并就学生成长发展等问题,与主持人进行了深入对话交流,分享了学院办学的系列经验举措。

王运河首先从职业教育的先贤——墨子谈起,与听众分享了我国高职教育核心理念。墨子是一位思想家、实践家、科学家,更是一位教育家。创办了历史上第一个集文理工农军事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平民学校,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先河。墨子当之无愧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鼻祖,他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实践教育。近代的教育家陶行知、黄炎培的教育思想与之一脉相承。200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来大连视察的时候就提出过职业教育要在做中学、做中教。现在国家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也都是对墨子思想的继承和弘扬。

在谈及高职和中职的区别与联系时,他认为,近年来通过各方面努力,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幅增长,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专业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结构,持续优化设置,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多个专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中职和高职的联系大于区别。已有部分高水平高职院校与高质量的中职学校之间,在长期的互动中构建了和谐的中高职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欣赏、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通过整合目标与资源,强化一体化培养,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培养质量,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将更加明显,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将持续稳步提升,中高职学校将共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谈到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时,王运河进行了详细阐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也不是“低层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特色鲜明的一种教育类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既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还可以先就业再升学,最大程度的来拓宽学生多样化、多途径成长成才的通道。他提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在于职业教育是否形成一个适合技能型人才发展的完整教育体系,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切实“五个做到”:一是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结构布局,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二是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衔接培养;三是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四是打通高职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完善本科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专门办法,建立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方式;五是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可以较好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相互融通,进而改变“普教高、职教矮”的现状。目前,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已经形成,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将被打破。因此,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只有把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职业教育才能与普通教育一起,共同构建起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共同承担起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在谈到如何正确看待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时,王运河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就业”与“人本”并重,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强调“学历”与“培训”并重。国家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4399js金沙也是以建设学习型学院为目标。

在谈及2023年单招考试为何会吸引如此多考生报名时,王运河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办学特色、优势以及学生们的收获。学院具有悠久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学院1965年建校,有近60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程。校址位于金州区,交通位置便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293人,其中包含退役军人学生1500余人。学院是辽宁及东北地区唯一一所轻工类高等职业院校,大连地区唯一一所省属公办高职专科院校,辽宁省兴辽卓越院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学院专业优势明显。学院现有六个教学系,三个教学部。已形成纺织服装类、艺术创意类、现代服务类、电子信息类、先进制造类五大专业群,37个专业。8个专业被评为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或品牌(特色)专业,这些专业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队伍建设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到70%以上;博士、硕士研究生239 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入选省“万层次人才”5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专业带头人7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2人,国家青年服装设计师1人。很多国内双一流名校的毕业生、海外名校硕士均入职金沙官方版下载,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奋战在教学、管理一线。四是我校教师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院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为抓手,凝聚全员育人合力,挖掘学院特色,聚焦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广搭平台、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王运河提出,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交两个朋友,那就是交运动场和图书馆两个朋友,强健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学院每个月都召开一次“领导接待日”座谈活动,所有部门现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满意度非常高,所以口碑相传,招生效果很好;五是学院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优化“三个提升”,始终聚焦轻工特色和专业内涵建设,注重提升专业行业紧密度、提升人才培养满意度、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度。学院坚持深化“三个驱动”,始终推动校地合作、产教融合,与政府、企业双轮驱动;与行业创新驱动;与协会协同驱动。学院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和敏锐性,成立大连市现代服务职教集团和大连市服装职教集团,先后加入中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等13个职业教育集团和国际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等5个校企联盟;牵头成立东北轻工纺织职业教育集团。学院作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大连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和理事长单位,全力实施“政校行企”四方联动。

在招生方面,每年的3、4月的单独招生、6月高考招生,都有专门的招生部门、招生队伍,线上线下进行专业、细致、全面的解答,考生和家长的反馈都特别好。王运河认为,再好的招生广告和宣传,都不如学生的口碑,善待、关爱每一位在校学生,教给他们知识和技能,他们就能感受到学校、老师的温暖,然后主动成为学校的宣传大使,正所谓“以生招生、生生不息。”

关于学生的成长和收获,王运河谈到,最近几年,很多来辽轻工视察、调研和参观的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都纷纷表示,走在校园中,辽轻工的学生精神特别饱满,精气神特别好,整个校园感觉朝气蓬勃。这也得益于近年来,金沙官方版下载实施“传统文化进校园,劳模工匠上讲坛”取得的成果。我们在思政课的课堂,将《大学》《论语》等经典国学与思政课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开展诵读,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校园中增设传统文化的主题雕塑,开展传统文化PPT大赛,进行成人礼仪式。这几年我们重点抓教学,提出“教学为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严格的要求,取得明显成效。我每年带头讲授开学第一课,上党课,还承担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就是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状态。我们的院领导还经常深入各自联系的教学系部、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全校形成了敬业善教、勤奋尚学的良好教风、学风。

在谈及学历提升及就业需求时,王运河指出,现在学生、家长、企业及社会的需求上移,高职学生提高学历的需求达40%-50%,国家有统招专升本考试,这几年也是呈现扩招趋势,包括学生参军入伍、创业渠道也都非常广阔。所以,学院非常注意这方面的文化技能和知识的培养。

在谈及德国职业教育对于中国业教育的借鉴时,王运河指出,德国是公认的制造业强国,工匠精神在德国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德国制造企业品牌非常多,跟他的职业教育雄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除了德国,澳大利亚的TAFE、日本韩国的学徒制、新加坡亚洲式双元制,包括北欧的职业教育做得都非常好。瑞士的手表工艺就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一件事做到极致,做到永远,这就是工匠精神一种体现。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就是“双元制”,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训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在学校是学生身份,在企业是学徒身份。近年德国又出现了第三种培训形式,跨企业培训,就是学生在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工业4.0发源地在德国,为应对工业4.0所带来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德国就率先提出职业教育4.0的实施框架,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改革。

在谈及学生或家长如何去正确的面对职业教育,做出正确选择时,王运河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每一个人有成功之处,有不足之处,家长包括学生本人,在选择学校和职业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与职业结合起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也算是一种成功。现在国家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非常尊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道理在哪个时代都不过时。所以,家长朋友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正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争取把职业做成事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非常好,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职业教育确确实实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